一直以来,我想学会几件事:看懂国家政策消息、看懂公司财报、学会投资。 于是我陆陆续续看了一些关于经济 / 投资的入门书籍,《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第一本经济学》,《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等。 这次读完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给我带来不少新的输入,特别是书中对中央、地方、有产、 无产的四种力量和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提供非常好的视角来分析各种事件。
吴晓波是经济史大家,我读过他的《激荡三十年》、《腾讯传》,笔法锋利,时常有深刻洞见评价。 这次是从经济变革的角度出发,历数从秦朝起著名的经济变革,介绍其发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手段和成果。 变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但是往往逃不出政治局势的影响力。剖析隐藏逻辑和规律,辩驳得失,让读者酣畅淋漓。
我希望从读史(经济学历史书也算史吧)获取一些对当下有用的信息,回答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 经济改革,究竟改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
- 改革开放的改革,是改了什么?
- 我们对未来经济是否还应该保持充足信心?
为何发起经济变革
变革(改革)这个词经常提到,为什么要变革?变革发起方是谁?
答案是中央,即国家的掌权者。为什么历朝历代这么多次发起改革呢?一言以蔽之,中央没钱了,需要通过一些制度的调整,增加收入。
至于为什么中央要收钱?这就是著名的桑弘羊之问:
- 帝国运转光靠农业的税收远远不够,如果不实行国有专营制度,钱从何来?
- 一旦爆发战争、灾荒等急需用钱,国库却空空如也,该怎么做?
- 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财源掌控在手上,一旦国内分裂势力起兵造反,该如何抵挡?
总结一下,历史上(也包括现在)国家要用钱做建设;光靠农业税不行,中央要管钱否则国家会分裂。
PS:我们现在的政府收入以税收为大头,专营占比小。由于实行分税制,也不存在中央和地方财源掌握问题。
经济改革改什么?收钱方式
每次改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面,比如商鞅要强国、汉武帝要打匈奴等等。古时中央政权需要钱办事,总需要钱,钱不够就要想办法。 这个就涉及到国家的钱从哪里来?我看看看,国家的收入有这么几种:
- 税收,古时最多的就是农业税,现在则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 专营,即某些领域只能国家经营,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往往是资源型或必需品)
- 其他(比如卖地、卖官)
古时收钱路子不多,也不是金本位或纸币,常见方式:
- 税收方式:纳粮,有的 1/30,有的 1/10 比例不等
- 徭役或者对应付费免除
- 专营方式,盐铁 / 烟草 都是专营,现在的银行也是专营,广泛意义上面来说,国营企业都是专营
纳粮往往是实体,而且纳粮过程中可能存在巨大猫腻,也就是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博弈。 强中央和弱中央在纳粮这块控制能力差异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无法依赖农业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营则不一样,流通的的金属货币,不容易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损失,或者偷报瞒报。
每次变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归属、制度的调整,重新厘定财源。 经济变革的内容都是搭配着相应的政治制度而来,影子脱离不了实体。
一句话介绍历代经济变革
尽管每次变革并非单纯经济层面的变革。我这边还是用一句话讲讲每次变革是怎么回事:
- 管仲:贸易自由,但铁矿和海盐只允许国营
- 商鞅:不仅矿是国家的,人也别乱动,全部种田去
- 汉武帝 / 桑弘羊:少交税(1/30 ),全盘国营(铸钱、盐铁酿酒产业、统一物价、金融、税收)
- 王莽:桑弘羊说的都对,我还要土地国有化、币值改革,啊,我完蛋了
- 李世民:古代版本小政府,大社会,轻税简政,宽松政策
- 王安石:前面宋朝方案(宽松民间强专营(茶盐酒醋都要管))不行;换我的:计划经济上,官方放贷(青苗法)
- 明清:宏观经济管制、特许和官商、关闭国际贸易
- 洋务运动:发展总是被稳定压制;资本阶级萌芽
- 北洋和南京:以邻为壑、没王法的自由经济;南京政府的计划经济
- 建国后:计划经济、消灭私营、土地国有化、十年动乱
- 改革开放:务实和功利,尊重市场力量,从均贫走向先富起来,不均衡不彻底;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发发光
- 朱总理:分税让中央重新掌控主动权;地给你地方政府;激活国营从下岗开始
了解一下我国的政府财政收入情况
我们可以看当前我国的 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 看一下我们当前政府收入情况:
类目 | 收入(亿元) | 备注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202539 |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 98024 | 注:土地使用权、彩票公益、政府住房基金等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 5180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
类目 | 收入(亿元) |
---|---|
国内增值税 | 63519 |
企业所得税 | 42041 |
出口退税 | 18158 |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 17316 |
个人所得税 | 13993 |
国内消费税 | 13881 |
契税 | 7428 |
土地增值税 | 6896 |
城市维护建设 | 5217 |
印花税 | 4076 |
车辆购置税 | 3520 |
房产税 | 3278 |
关税 | 2806 |
证券交易印花税 | 2478 |
资源税 | 2288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2126 |
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 | 1236 |
耕地占用税 | 1065 |
环境保护税 | 203 |
从饼图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大头还是税收,税收中大头是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国营收入仅占整体收入 2%, 我对经济不够专业,所以对这个 2% 非常震惊。 另外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这项占比 32%,也能够显著感受到我国对土地经济的依赖。
对经济未来发展还有信心么?
读完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历史,能从其中感受到强烈的治乱循环。经济只是政治的影子。 治乱循环就是从四个阶段的循环,一次治乱往往对应一次朝代的重建。
那么问题是:现在到底是恒纪元还是乱纪元。从军事、民生、国际影响等来看,目前是恒纪元。 那问题就变成现在是恒纪元的上升箭头中,还是下降箭头中?
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重要动作:
- 从均贫到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变化,直接反应在农村允许包干
- 从计划经济(全面国营)转向允许民营经济发展
- 通过分税制,将地方财源回收到中央,再重新分配
- 允许地方通过卖地方式增加收入(这点在当时很重要,避免了政府被第一波启动资金绑架,参考香港的问题)
我们至今还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增长曲线中。
从中国历史来看,和平发展 10 年小康,30 年盛世,50 年强国。然后进入不确定性时间。现在可能正在不确定的期间。 是否有信心取决于我们对治乱循环的周期判断。我的几个观察视角,从几个视角出发:
- 工业发展趋势
- 民营和中小型企业发展状况
- 资源型、能源型行业的垄断和创新
- 新闻、文化、教育的开放度
- 社会奓靡程度
- 重大风险:战争、天灾
最后,我的观点是:目前经济发展基本盘看好,但是贫富分化在加剧、权贵经济在崛起,后疫情时代绑架了经济发展发动机。 我整体持谨慎乐观,从全书行文之间,也能够感受到吴晓波对国进民退的忧虑。
更多阅读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豆瓣)
- 吴晓波在央视的视频分享:上 / 下
原文链接: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 Log4D
3a1ff193cee606bd1e2ea554a16353ee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