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到上海的第二天,窗外的台风依然在肆虐, 我用半天的时间来研究这几天要面试公司的产品。放下腿上的笔记本, 抽了根烟,我开始整理一下思绪,准备回答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到上海来?

南京有相对悠闲的生活节奏,开车回家 1 小时不到, 父母在毕业那年帮我购置并装修好了新房,工作也比较稳定。 那我为什么还要抛弃这些去上海?

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从我的经历讲起。

前天在和 @lightory 在雕刻时光聊天,我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从小就是一个 loser,成绩不好,长得不高不帅,没有突出的能力。 尤其是在学生时代,学习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我完成的很差劲, 最后也是很勉强的上了大学。

按照正常的人生走向,同时也是父母规划的路线发展。我会勉强读完大学, 可能还要挂几门功课导致拿不到学位证,然后回家找一份普通工作,差不多能养活自己, 然后找个差不多的女人当老婆,生个孩子,凑活着过日子。生活即使不能一直开心, 但至少小康没什么问题,一晃就能把一辈子晃过去。

我的大一也的确是这么过的。转折点是大二,那时候跟老师关系不错, 自己对专业也比较感兴趣,开始能变的不那么 loser。 真正「毁三观」的转折点是大三之后接触互联网,我开始探索世界, 知道了自己的渺小,知道了那些优秀的人。破而后立,我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 渴求自己价值的实现,渴望发现世界的精彩,渴望变得卓越。

几年后阅读心理学书籍才知道,当时一个重要的改变因素是 - 好奇心。 即便是我从小成绩一直不如意,我依然保持了对事物的好奇心: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等, 好奇心并没有因为我日益增长的年龄和逐渐退步的成绩而减少。

那个阶段,我做了很多无用功,至少是做了不少不那么 Pragmatic 的事情。 有渴望,却不知道怎么发力,从小的自律能力也没有培养起来,做事情效率低下, 周围能认同自己的人也少。那时候前进的方向就是: 我觉得以前生活方式有问题,我需要改变

大约大三时候,我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博客,从而开始认识互联网上优秀的博友, 尤其是优秀的同龄人,我开始去了解别人的成长历程和学习经历, 去看他们的心理路程。我真切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发力狂奔。

毕业之后,我在南京待了两年。这两年中,我做这么几件事情:

  • 让自己不被工作所僵化,保持思考能力
  • 持续学习
  • 大约看了 80 本书,大部分是技术书,少部分是心理学和其他人文的
  • 参加本地各类技术聚会,只要有时间,我一定参加
  • 参加非技术聚会,保持自己社交能力

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补偿这二十多年来浪费的学习时间和培养自己能力的机会。 在人生这条赛场上,我出发的比较迟,但是一旦自己确定方向, 我还是想去追那些遥遥领先的选手。

曾经有人甚至用讽刺的语气问过我:「南京这么多公司,难道没有公司能配的上你?」 南京提供的互联网机会很少,比较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价值的单位。 我不想做一枚螺丝钉,我需要寻找自己的价值。我要感谢互联网, 它的存在将信息传播的更远更深,使它将我从碌碌无为的人生中拯救了出来, 帮助我进行了更多的思考。也因为这个,我对「信息传播改变人类生活」 这桩事情充满了兴趣,我渴望打破信息的垄断,让正能量的福泽传播到每个人身边。

我的博客副标题「Computers can change your life for the better.」是 Geek 准则第三条,也是我信奉的原则。

The blue pill or the red pill? 今年上半年,我就在考虑从南京出发到上海的事情,7月份拿到驾照的第二天, 我就发出辞职信。8月8号,是台风「海葵」登录上海的这天,我洗去一身风尘, 踏上了上海这片土地。我不知道这桩决定会对我来说是好是坏,但是我知道, 如果我不来,我一定会抱憾终生。

2012年08月9日于上海嘉定


原文链接: 我为什么来上海 | Log4D

3a1ff193cee606bd1e2ea554a16353ee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窥豹

窥豹